这位礼部侍郎端起茶杯来,咕噜咕噜的喝了几大口。
“呼!”
“还要多谢王兄弟这番指点了,简直犹如夜里的明灯一样,清晰的不能再清晰了。”
“要是没有你这番指点迷津,我现在估计还处于苦恼之中。”
“来,王兄弟,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!”
王辰笑呵呵的端起茶杯,和虞世南互相示意了一下,然后喝了一大口。
对于王辰而言,这个超现代化的国子监设想,的的确确融入了不少权谋手段。
原本唐朝出现的国子监,可没有这么深远的作用,也不存在什么有钱人花钱捐名额之类的门路。
王辰之所以这么改革一番,就已经是在运用现代化的手段,对教育系统进行改造了。
事实上这是一桩好事。
国子监注定要成为大唐最高学术学府,不可能仅仅只有单一的一种阶层。
如果全都是朝廷勋贵,玩来玩去最后完成了贵族学校,人才全都跑光了,成了上层的自留地,那就完全没意思了。
而如果仅仅只有寒门子弟的话,这玩意儿也不得长久,没有办法可持续发展。
而倘若全部依靠报名的话,那在利益的驱使之下,恐怕就没有寒门子弟多少事儿了。
所以综上所述,三者齐聚,让这个充满封建色彩的教育系统一转移属性,覆盖上现代化的阶级晋升理念。
这也算是王辰改造大唐的第一个小小试探吧。
要说这个想法是从哪借鉴来的,其实还得问后世的世界督察,也就是那只从大洋那边管到大洋这边的鹰。
后世所谓的世界名校,几乎全部都是采用这种模式。
富人为了这个影响力进入学校,同时提供资金。
学校用资金来培养一批真正的有才之人。
这种三角架构简直无敌!
不得不说,那只老鹰虽然形迹恶劣,但确实有一些行为和做法可以拿来抄一抄。
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嘛,把人家的优点和长处学过来,反手再把别人打倒。
这岂不美哉?
……
二人喝下了杯中的茶水之后,虞世南对王辰拱了拱手。
“王兄弟,我现在就去书房起草一份奏折,把你刚才所说的内容都记录其上。”
“等我写好之后,立马就会请温尚书转呈给中书舍人,最多三天时间,就会直达天听。”
说到这,虞世南走过来拍了拍王辰的肩膀。
然后笑着说道:“王兄弟,你放心,你的名字也会出现在奏折上。”
“要是陛下当真采纳了这一条重开国子监的建议,绝对少不了你的功劳,我虞世南可不是那种占别人功劳的人。”
……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