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整个正月,温竹君给霍云霄去了一封信后,一直都在处理竹记的琐事。
糕点铺子有玉桃管,她极少操心,只有肥皂这桩事儿,令她感到棘手,并且时常后悔,为什么要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儿。
可开工没有回头箭,那么多女工指着这点工钱,她根本不能撂开,每每看到女工们期待又感激的眼神,她心里那股劲儿就蹭蹭涨。
如今作坊范围和产量,已将玉京及周边覆盖,女工数量激增,存货也与日俱增,销售范围必须继续外扩。
随着利润升高,作坊渐趋稳定,竹记已经不止生产廉价肥皂了,现在还能做别家也有的高档香胰子,凭借之前累积的名声,收入也算不错。
姚坚跟温春煌又推荐了几个穷
学子,两人毕竟还要考科举呢,不能将所有精力放在生意上。
温竹君对此没有异议,只大胆放权,让两人去折腾。
她则是开始收拾东西,准备出发事宜。
商队里的人也弄得差不多了,总共四十二个人,有专门重金聘请的商队长,押货人,马夫、伙夫等,还有太子推荐的七个护卫,个个肌肉鼓胀,虎背熊腰,看着就特别有安全感。
不过规模太小,只能交钱依附大商队,虽说麻烦,但安全有保障啊,温竹君最在意的就是安全。
商队离京可不能空手,至于前期运送什么,她也不想胡来,暂且交给有经验的商队长去处理,不求赚钱,不亏就行。
得知他们这次跟的商队,集齐后足有四百人之多,里面甚至有专门的翻译、工匠等,是专门运输丝绸瓷器等东西出大梁的。
温竹君很是心动,若是将来有朝一日,她能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商队就好了,也能顺道看看这未经开垦的大好河山到底是什么模样。
一直忙忙碌碌到二月中旬,玉京的积雪开始消融,青石板缝里钻出湿漉漉的苔痕,残冬余威犹在,春意暗涌。
温竹君才在霍云霄的催促下,终于依依不舍地启程了。
“夫人,夫人,您还好吗”青梨焦急拍着温竹君的背,连忙递过水,“您快喝一口漱漱口。”
温竹君摆摆手,面色苍白地抬头,有气无力道:“咱们到哪了”
青梨面有忧色,“下一次停船就到燕子坞了,距离玉龙县不远,您还能坚持吗”
“能,我能。”温竹君咬着牙点头。
她必须能。
来到这时代,温竹君去过最远的地方,就是玉京郊区,骑马坐车也就几个小时,打扮得漂漂亮亮,潇洒利落的,渴望出门游玩的心情,就跟前世渴望出门逛街一样。
她想过许多的困难,比如洗澡吃饭睡觉赶路艰难等,但万万没想过,坐马车也能坐得想吐。
并不是晕车,实在是古代赶路太麻烦了。
即便是这样的大商队,马匹足够,补给也充足,一天最多也只能走七八十里,偶尔后面的辎重耽误功夫,走走还得停停,实际上一天就走五十里。
再加上有宵禁,还要考虑落脚处,更有那稀烂的泥巴路况,有时一天下来,颠的骨头痛了,也就走二三十里。
没办法,正好商队有一部分人准备走水路去另一处采买东西,中间经过兖州,温竹君便干脆跟着换了水路。
结果好了,没想到她居然晕船,现在吐得整个人都快要虚脱了。
都说世界那么大,想要去看看,但谁来告诉她,怎么在古代舒舒服服地赶路呢
温竹君望着船外的风景,惆怅不已。
金乌西坠,红云似火,余晖泼洒在水面,碎金涛涛,水鸟贴水而飞,眺目远看,能瞧见船坞的雏形。
漕工们喊起了振奋的号子,船行的速度在减缓,说明真的要靠岸了。
青梨高兴极了,激动得满脸通红,“夫人,到了,到了,听说那就是燕子坞,信早就送出去了,大姑娘肯定派人来接了吧”
温竹君的心情也好了许多,那种想吐的感觉,也没那么严重了。
她迫不及待地出了船舱,正好瞧见船老大吆喝着抛锚,手臂粗的铁链落在水中,犹如划开了一块巨大的碧绿水晶。
虽说赶路艰难,但风景旖旎,这一路的疲惫,也消减不少。
纤云两眼在下船的人影中搜寻,忽然惊喜不已,“三姑娘,三姑娘,这儿,我是纤云……”
温竹君看到她,也很高兴,“你怎么在这呢”
纤云笑眯眯的,“得知您要来,夫人高兴坏了,每日都叫我来守着,还在想您什么时候到呢,今儿都要天黑了,可算是到了。”
“大姐姐可还好”温竹君随着她上了马车,喉间又是一阵不适,“还有七哥儿好吗”
纤云脸上的笑,渐渐有些僵硬,“夫人挺好的,七哥儿也好,长得可壮实了,就是自老夫人来后,夫人就有些不痛快,和姑爷吵了两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