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书屿点头,拉着楚宁往正屋里的饭厅走,“走吧,一起尝尝味道怎么样?\"
王月娥知道晚上这顿饭是主家对她的手艺的考验,做菜时拿出看家本领。
她幼时家里条件一般,农忙时做饭洗衣的活计都是她做,还没灶台高就踩着凳子给一大家子人做饭。
后来嫁人,婆母是个厉害的,明明家中条件一般,嘴巴还挑剔。
但凡做的饭菜不好吃就要打骂她,她丈夫外出做工时常不在家中帮不上她。
这三十多年围着灶台转悠,硬是逼出一手还不错的手艺,卖相没有酒楼好,但味道她是有信心的。
赵书屿:“我们吃饭吧,小岩晚上在萧府吃,不用等他。”
说完又看向候在一旁的王月娥,“王婶子你也下去吃饭吧,家里食材多,你和十一想吃什么自己做点,下次你做菜时多做点,起锅时提前留出你们母子的。”
王月娥不敢置信的看向赵书屿,竟然还有这么好的事,她以为每顿能有口薄粥、有个馒头就好了,这赵秀才竟然让她们母子和主家吃一样的。
王月娥感激的道谢,“多谢老爷。”她和儿子吃得不多,只要能吃饱就好,一定不会浪费粮食的。
八菜一汤外加一道甜品,赵书屿四人每道菜都尝了,味道虽然比不上赵书屿做的,肯定比赵云做的好。
楚宁做的饭菜在赵书屿心里是最好的,不纳入比较范围。
有人打扫做饭的好处就是饭后赵书屿可以不用洗碗了。
蒋郁离带着赵云回家过二人世界。
赵书屿带着楚宁在书房整理明日上学需要的笔墨纸砚和书籍,时不时再偷个香,拉着楚宁亲两下。
入夜后,王月娥自觉烧好洗澡水,赵书屿很是满意。
赵书屿洗漱完回到卧房,楚宁刚刚推门进来。
“去哪儿了?”赵书屿擦拭着长发,看向楚宁。
楚宁笑了笑,快步走到赵书屿身边,接过棉布帮他擦头发,一边说道:“刚刚墨竹过来说他家孙少爷舍不得小岩,非要留他一起睡,墨竹回来报信顺便给小岩拿换洗衣物。”
赵书屿:“住老师府上也行,明日跟着小和一起上课,以小岩现在的水平距离临安书院还有不小的差距,他现在得恶补,有个小伙伴一起上课,互相督促进步更快。”
最好多住几天,他和楚宁过二人世界,之前好几次被小兔崽子打扰他们亲热。
一夜好眠,赵书屿卯时(早上五点)起床在庭院练了半个时辰剑。
王月娥听到动静还以为遭贼了,举着把菜刀从西厢房冲了出来。
赵书屿看向她手中的菜刀神色微怔,这人晚上睡觉还带着菜刀?
“王婶,我忘记和你说了,我一般卯时起床练剑半个时辰,然后洗漱吃饭,然后出门读书,临安书院早课是辰时,我需要提前一炷香(半个小时)的时间出门。”
天才蒙蒙亮,不然就能看到王月娥变幻莫测的脸色,“好的,老爷,我这就去给您做早饭。”
“嗯,简单熬点粥,配点小菜就行。”
赵书屿说完转身往正屋走。
......
赵书屿刚出门,隔壁蒋郁离也出来了。
两人相视一笑,快步往书院走。
刚到课室外,就听见朗朗读书声,赵书屿二人已经提起那一刻钟到课室,竟然还有比他们更早的。
进到课室,果然已经到了大半学子,只有最前面的三张书案和最后面的四张书案还没人坐。
赵书屿都不用问,也知道蒋郁离会选前面的书案。
卷王遇到卷王,以后估计会更卷。
作为学习、吃饭的搭子,赵书屿只得跟着蒋郁离坐到第一排,东西刚刚收拾好,赵书屿旁边空着的座位有人落座。
赵书屿没在意,四下观察课室的环境。
陆知远夫子的班级总共只有二十名学子,除了院试前三名是免试进入的,其余十七个名额都是通过书院考核确定的,里面有院试排名靠前的,也有靠后的在书院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的。
蒋郁离收拾完笔墨纸砚,看着后面十多位摇头晃脑背书的新同窗,忍不住和赵书屿讲小话。
“书屿,我读了这么多年书,竟然第一次感觉到紧张,听说陆夫子以严厉名扬临安书院,你说是怎么个严厉呀?”
课室内读书声太大,蒋郁离不由得提高声音,赵书屿左边的男子猛地扭头看向他。
“你就是赵书屿?这次院试的案首?”
“在下正是赵书屿,案首只是侥幸,不知阁下是?”赵书屿疑惑的看向他,案首的名号这么出名的吗?
男子看着年龄和赵书屿差不多,长相不似他一样俊美,更偏稳重,看着就很可靠的类型。
男子一听眼睛一亮,朝赵书屿笑了笑,“我叫徐佑卿。”
徐佑卿对赵书屿这个名字很是熟悉,他和赵书屿一同参加此次院试,他身边的老师、朋友、家人都觉得这次院试的第一名非他莫属。
结果竟然出现一匹黑马,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名字出现在案首的位置,将他徐佑卿压了一头。
徐佑卿从放榜之日起就对赵书屿很好奇,他父亲甚至还亲自拜访了此次阅卷的学政大人。
听说学政大人对赵书屿的文章赞不绝口,很是欣赏。
徐佑卿自小样样拔尖,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有读书的天赋,这次院试更是用心准备了三年,就是为了夺得案首的名头,结果却被一个小地方的农家子比了下去,说他心里没有想法是假的。
他派人各种打听赵书屿,想要弄来他的诗文好好拜读一番,偏偏什么都没查到。
今日总算是见到他本人,长得倒是不错,像个小白脸。
赵书屿想起昨日看到的那篇文章,转头看向蒋郁离。
“原来是阁下,昨日我们在书院看到你的一篇文章,写得极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