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最后的这两条信息出来之后,全场那是各种沸腾,所有学子都被这两条内容所显露出来的信息给震撼到了。
所有当年科举考试结束过后,未能够通过科举的考生,都可以报名参加国子监的入学考试。
只要考过了,就能够成为国子监的学生,接受一些大佬的教导。
要知道,对于这些考生学子来说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。
今年绝大部分考生都没能够通过,考试人数有接近上万人这么多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剩下的考生水平都不行,或者说不爱学习,不用功怎么的。
之所以未能通过的人太多,一个是总人数太庞大,另一个原因就是今年参考的人当中,水平高超的着实不少。
这也就导致一些有真实水平,有学习能力的考生,因为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之差,或者运气不行等因素而落榜。
倘若开放国子监的渠道,那么这些落榜的考生就不用千里迢迢奔赴回乡,留在长安城在国子监学习即可。
这对于众人来说,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
毕竟按照皇榜上面所说的,还会有权贵子弟在国子监读书,那么这毫无疑问,就是全大唐最高级别的学府。
朝廷请来的博士和老师们,绝对不会很差,反到应该实力相当强劲。
在这些博士们的教导之下学习,那水平能力能不提高吗?
学上个整整一年,对于知识的各方面都会有极大提升,万一赶巧自己的老师当中,有明年科举考试出卷人,那岂不是行了大运。
到时候参加新一届的科举考试,想要应付起来毫无疑问会更加容易一些,考中科举的概率就极大增加。
而且皇榜上面清清楚楚的写了,通过考试招收入学的学子数量,占据总名额人数的七成。
假设每年招收千人的话,这就是整整七百个名额,算上那些权贵和富豪家的子弟,合计起来和科举一年的总名额人数有什么区别?
甚至这个数据比科举考试招收的人数还多,毕竟今年只是因为积压了太久,而导致录取人数破格翻翻而已。
所以说,只要他们愿意努力的话,起码还能博一个国子监的入学名额,为第二年的科举考试打下基础,相当于上了一个预科。
这尼玛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事!
对于大部分学子来说,都是有百利而几乎无一害的事情,唯一对他们来说有点困难的,可能就是入学的学费。
但是这上面也说的很清楚,只要学习成绩够好,每年都有完全减免学费和食宿费的名额。
权贵子弟和富商子弟根本不缺钱,不可能和这些寒门子弟来争这种名额,所以无非就是寒门学子之间互相竞争,不存在任何外部因素打压的情况。
那么想要争这种类似于全免奖学金的名额,只能靠一个数据说话,那就是成绩。
至于什么走关系,背景硬,是根本不存在的,寒门学子有个锤子关系,有个锤子背景。
而且通过考试入学的学子,所交的学费比富家子弟以捐赠,为名目所交的学费要少得多。
这样的大好事儿,那还不是人人受惠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