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虞世南才会这么惊讶,对李二陛下表现出来的对王辰的喜爱感到无比震惊。
看来自己王兄弟,在陛下心里当真是有很高的地位,连这样的事情陛下都为其考虑到了。
虞世南倒也没有什么羡慕嫉妒之类的,他的心里充斥的是欣喜,为王辰如此受重视而感到欣喜。
……
脑海里这么一整闹腾,也就十几秒的功夫。
等到想清楚之后,虞世南干脆笑着对李世民述说道。
“陛下,要不就把王辰的名字写上去,臣的名字还是算了吧。”
李世民摆了摆手,反倒是摇着头说道:“那不行,你的名字也得写上去。”
“你是国子监的重开之后的首任国子监祭酒,皇榜上增添一个你的名字,那你担任祭酒之时,也会有不少便利。”
“最起码学子们会非常听你的话。”
虞世南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。
“陛下高瞻远瞩,臣明白了。”
见虞世南点头之后,李世民才继续低头在纸上写了起来。
“还有另外一件事,国子监成立肯定少不了相应的博士和助教先生,趁着国子监还在扩建的这些空挡,你就多操心一阵子。”
“请一些有本事有水平的先生,来国子监担任相应的教学之物。”
“要是可以的话,最好能够请到山东士族的那些儒家大儒,要是没有他们参与,我们这个国子监就有些不大像样子了。”
“除此之外,按照王辰先前在太极殿上所说的那般,国子监当中不能够仅仅只有教儒学的博士,还必须涉及到其他各门各类。”
“所以除了山东那边的人,你再费心思多跑几趟,请些颇有名气的,其他方面的先生来。”
“这些人相应的授予,五品或者六品的博士乃至助教的级别,想必他们会很乐意的。”
虞世南毫不迟疑的就连连点头。
“这个还请陛下放心,臣也认识不少天下有名的大儒,要请他们到国子监来任教,想必不是什么难事儿。”
“至于算学律学等方面的博士,臣会托礼部那边帮忙延请一些人来,毕竟臣也在礼部任了那么久的礼部侍郎,这方面还是不成问题的。”
李世民满意的嗯了一声,随后他书写的动作也就停了下来。
拿自己的帝王印信,在纸张上重重的摁了一下,随后才卷起来递给了虞世南。
“这上面写的就是朕方才所说的,你照着去办就行了!”
……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