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,笑眯眯地看着堂下众人如此踊跃,也是止不住的笑意。
妙啊!
王兄弟的这个策划,可以说是大获成功了。
推出来的这个国子监计划,居然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,并且还是人人重视,没有谁不把它当回事儿。
说实话,这基本都是王兄弟在这太极殿中一字一句说出来的。
要是没有他这么一番朝堂之上的积极展示,那估计真没多少人对国子监重视到哪去。
现在这么一搞,好了,效果一下就出来了。
大家伙巴不得赶紧把家里的年轻晚辈们通通塞进去。
毫无疑问,只要这个消息一公布出来,国子监能够在最短时间内,一跃成为全大唐读书人心中的圣地。
这就是名人效应,和朝堂的带动作用。
而这个策划的大获成功,那也表明了另一个问题。
那就是王辰,将会成为此次策划的最大功臣。
虞世南虽说也在奏折上有个名字,但经过这么一番朝堂表演,谁心里还不是个明镜了,还会有人看不出来王辰才是主导者吗?
虞世南肯定是有功的,但最大的功劳将会全部落在王兄弟身上。
李二陛下表示自己很欣慰,这一波费尽心思的操盘,总算是没有白费功夫。
既然表演也表演完了,效果也出来了,那接下来就该实现自己的真正目的了。
这波必须给王兄弟一个实打实的官职,而且是一次分量十分足的提升。
当然跨越也不会太大,但是也足够分量了。
在众人的表态渐渐平息下来之后,李世民这才清了清嗓子。
右手手指一边在桌案上敲打着,一边面带微笑的询问道。
“王辰,对于这个国子监之事,你可还有一些其他什么想法?”
王辰赶忙摇头苦笑着说道。
“回禀陛下,臣肚子里那些存货,已经全部掏出来了,您再让我说,我也说不出什么东西了。”
“所以左右也就只有这些内容了,还请陛下恕罪!”
其实要让王辰说的话,那肯定不止这么点有建设性意义的东西。
毕竟真正高效率,高成长性的教育体制,以及成熟的考试机制,还有很多方面可以进行更改。
自己脑海中对于制度的优越性,可是领先了唐朝千年以上,有的是内容进行增改。
…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