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实上长孙无忌这个信息一抛出来,二人完全就震惊了。
什么?
居然还有这么好的机会,吏部衙门居然开设了做官前的培训讲堂,那尼玛不得抢破头的去占个好位置?
要知道他们这些个通过了科举考试的考生,归根到底还是一些书生。
尽管大唐时代的书生,继承的是汉朝时的传儒生品质,在个人品德以及全面发展上都有很强的优势,远远不是后时代能够相提并论的。
但他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就算再全面,也终归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,在之前的十几二十年人生生涯当中,都没有过任何实践的机会。
要知道当官可是门大学问,该怎么做,怎么把握权力,怎么达到目标,都是要用一辈子来钻研的东西。
这种给他们培训的课堂,要是错过一两次的话,那可就算完蛋了。
到时候给他们安排官职,两眼一摸黑啥都不懂,恐怕过不了多久就要卷铺盖滚蛋了。
而且根据他们得来的消息,听说除了个别天子及其喜爱的考生会单独安排之外,剩下的的一视同仁,由吏部那边统筹规划。
也就是说,分到实职还是虚职,落在长安城还是调任地方,甚至是个油水差,还是个破落差事,全靠吏部官员们大笔一划拉,就都安排好了。
而据说这种分配的依据,就在于对他们寻常的考核。
所以一听到长孙无忌透露出这样的消息,二人当即废话不多说一句,直接给长孙无忌行了个大礼。
“多谢长孙尚书告知我等,学生感激不尽!”
“我们这就赶往吏部衙门,也顺便给王兄占个好位置,烦请这位公公稍后能够对王兄通报一声。”
“学生二人这便告退了!”
说完之后,二人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,脚步飞快的就从书房溜走了。
……
等到外人离开之后,长孙无忌原本有些正经严肃的面庞上,才露出了颇为洋溢的笑容。
这位国舅爷有些喜滋滋地哼着小曲,然后拍了拍那名宦官的肩膀。
“好了,你也不用守在这了,我一个人在这等等就是。”
又对两名侍卫说道:“你们往前挪几步,不用离门靠的这么紧,我在这附近走走。”
宫里的人都知道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关系,知道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。
不仅是亲戚关系,还是陛下最信任的人,因此向来长孙无忌怎么说,他们就怎么遵照安排。
所以太监对长孙无忌行了个礼,之后也就恭恭敬敬的退了下去,就连两名侍卫也往前迈了几步,没有紧紧的靠在门边了。
等到彻底清场了之后,长孙无忌情绪瞬间高涨起来,整个人是更加乐呵呵的。
绕着这座书房走了一圈,观察了一下方位之后,赫然趴在其中一扇窗边,把个耳朵探了过去,一副想要偷听的样子。
换做寻常李世民和其他人在书房中商谈事情,或者处理政务的时候,长孙无忌肯定不会摆出这副模样,他吃饱了撑着才跑来偷听。
但今天是陛下以天子的身份,和王兄弟真正揭开面纱的面对面会晤,这可是桩大新闻。
准确的说,是一个拥有巨大爆点的新闻,长孙无忌表示自己必须一睹为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