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后起身来到自己的座位旁,拿出自己那枚代表侍郎的官印,在评语上狠狠的盖了个章,同时还加盖了一枚礼部衙门的印章。
在审阅到了王辰这样一份完美的答卷之后,众位批卷官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,连带着互相改卷商量打分之时,有几名礼部官员都是哼着小曲儿。
只不过在批阅了几份卷子之后,礼部衙门就变得哀鸣四起。
“完了完了,刚刚就不该看那份满分卷子,现在看别的考生作答,是怎么看都觉得不顺眼。”
“明明答的还算中肯的题目,我都想判他个不合格,这绝对是受到刚刚那份卷子的影响。”
“原来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,我现在看到其他考生答错了题,都觉得有些恼火。”
整个改卷处立马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苦笑声,王辰给他们这些官员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了。
就好比是刚刚吃了一份鲍鱼燕窝,然后把鲍鱼燕窝撤了下去,换上一份臭豆腐,就有点下不去筷子了。
虞世南对这情况也有一些无奈,他摊了摊双手,然后对众人说道。
“那还是先歇息一刻钟,我也正好去把这份考卷送给温尚书,请他老过过目,也方便转呈给陛下。”
……
改卷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三天傍晚,在好几个衙门联手的通力合作之下,倒也把参加各个科目,所有科举考试学子的试卷都批改完毕。
参与科举考试的成千上万名考生,所作答的卷子当中,有超过九成直接被打落。
所有中上评价以下的都不考虑予以名次,也就是说最少需要考个中上成绩,才有资格走后面的流程。
虽说是首开科举考试,在官员储备等方面需要的人才缺口比较大。
但科举考试参考人员的数量也多,今年中上评价的人还真不少,但也大多都是得了个中上,九等分级之中的第二等上等,都已经算得上是比较稀有的人才。
数百份通过了第一关笔试的试卷,很快就进入了第二关流程。
所有中上评价的试卷,都被礼部和吏部分走,这两个部门需要针对策论和文章再评定一下,看看需要剔除哪些人。
剩下的则交给几名朝中大佬,由他们搞个小组会议,联合决议一下评定出前三名,以及一甲二甲三甲进士。
……
当天晚上,李世民在吃过晚饭之后,特意参加了由长孙无忌等人组成的最终阅卷小组。
也就是说,大唐天子将亲自参与到,最重要的前三甲进士评定当中。
李世民的马车刚到议事堂,这位天子就直接从马车上飞快的蹦了下来。
看着迎上来的几位朝中大臣,李世民直接挥手打断了他们的行礼。
“别的先不说,给朕讲讲有没有什么好消息?”
……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