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之前的谈话中,很容易听出来,老王在拆迁区,肯定是做“回收废旧”物品生意的。
往后十多年,随着房价上涨,拆迁区的增多,搞回收是一种比较自由、也比较赚钱的行业。
哪怕是小打小闹的收购废旧物品,也不会比一般上班族或者进厂打工的人,挣的工资低。
在跟他们闲聊时,黄蓄把刚才他俩没喝的那瓶洋酒拿着好好看了一下,是一瓶“威士忌”。
酒瓶的酒标,除了两张大长方形的英文标,其中还有一个是个“小圆标”,上面用汉字写有说明。
比如说产地、酒精度,联络单位等信息。
产地是苏格兰,酒是43度的,没写保质期。
不用晃动瓶子,就能看见瓶底一些“絮状”沉淀物。
他拿了个一次性的酒杯也尝了下。
辛辣中带着焦糊的味道儿,也蕴涵一些木头的味道儿,反正感觉怪怪的。
跟国产白酒相比,入口的感觉有很大的不同,具体怎么不同,只有尝过后,才能体会深刻。
(酒肯定没有变质,只是国人喝惯了白酒,不习惯洋酒的口感、味道儿而已。)
戴鸭舌帽的男人还提醒他,让他一会儿要是买了酒,最好不要喝。
对于别人的善意提醒,他也说了感谢之类的话。
最后,黄蓄还问了老王,这边有没有收古玩的人过来买东西。
他说很少,基本上没有,这个可能跟距离市区比较远有关系。
毕竟太远,那些搞古玩的人通常不会去。
再说这年头,收古玩的人也是有限的,不像几年后,随着鉴宝节目的播出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搞收藏。
另外,老王还把买酒的情况跟他说了。
这酒是一个在酒吧上班的人前几年从酒吧带回家的,据说之前开酒吧的老板出了事情,跑路了。
拿不到工资,后来那些个在酒吧上班的人,就把库存的酒都分了。
这人也分了不少酒,他把酒拿回家后,酒就一直放在家里。
家人都不喝洋酒,放在角落,慢慢就放忘记了。
要不是拆迁,还记不起来有那些酒。
当然,卖给他酒的人,黄蓄猜测,肯定是家里不清楚这些酒价值的人。
毕竟王老板之前说了,他买这些酒,只花了300块钱。
(其实在拆迁区,有很多住户因为搬家,或者因为老一辈人的离世,不少价值大的物品被遗忘或者被无意中抛弃以及贱卖的不再少数。
毕竟现实生活是复杂的,有些你认为价值大的东西,在其他人眼中,一文不值,哪怕是家人。
加上一些人家里条件本来就好,后人根本不缺钱,那些“过时”了的物品,搬迁时,整个房子的东西都不带走的都不在少数。
黄蓄前世也是在拆迁区混过的人,只是那时候他偶尔帮着搞搞装修,没有仔细的去探寻其中发财的机会。)
各自把饭钱结了后,他们就出门去了外面。
老王在离开饭桌时,还把打开的洋酒带了出去,到了外面,就把酒水都倒掉了。
然后把瓶子也扔到了路边的一处垃圾桶里。
对此,黄蓄看见了并没有阻止。
他不能够表现出酒没有变质、里面有沉淀物也是正常现象的神情。
毕竟还要买更多的酒。
这些酒只能当垃圾一样买,才能省钱,才能将利润最大化。
两人跟着老王一起走到了他的三轮摩托车前。
掀开面上盖着的几张大纸壳,那些洋酒都露了出来。
黄蓄看了一下,有威士忌、白兰地、葡萄酒、香槟以及起泡酒等。
这些酒的面上,酒标很多都写的英文字母,也有一些写有汉字。
少量几瓶酒,写有“XO”,瓶子奇特,都是高档酒。
其它酒不说,“XO”,他还是听说过了的。
从种类来看,王老板弄到的这些酒,确实很像酒吧经营的酒水品种。
除了酒,另外还有一箱子喝红酒的玻璃酒杯,有二十个左右。
简单看过之后,他又拿了几瓶酒仔细看,酒水里面都有絮状或者类似颗粒状的沉淀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