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,黄佳敬又让黄蓄开车到镇上以及市区问了钢筋、水泥、沙石等建筑材料的价格,尽管这些现在还不打算购买。
另外他们也联系了大队里一个开挖机的师傅,说了挖仓库后面山坡的事情。
建房子的工程队老板,他们也找好了,是镇上的。
期间表哥林超打了电话,说他们村的“耗子”,有一些古玩要卖给他,让他过去看看。
“耗子”这人,黄蓄当然也认识,名字叫李长顺,跟他同岁,因为嘴巴很尖,头也小,所以村里人就给他取了一个这样的绰号。
年少去外公、舅舅他们家,他俩还有村子里面其他年龄差不多的小孩子,经常在一起玩。
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五一放假,他去那边玩。
当时是抓蜈蚣的季节,村子里有很多跟林超年龄相仿的人,拿着耙子去掏蜈蚣。
大家去的地方,是附近山坡处一些阴暗潮湿的枯树下或者一些乱石堆里。
(蜈蚣是夜行动物,通常都是晚上出去活动,寻找食物。白天要抓它们,就要找到它们的巢穴,用工具把它们挖出来。)
黄蓄跟林超一起,他们寻找到一颗死掉的松树旁时,看见“耗子”正在用耙子挖树下的泥土。
这颗死掉了的松树很特别,树干上长了一些白色的小蘑菇,蘑菇很结实,底部有一个孔,从上面往下看,就像曾经吃过的零食——“旺仔小馒头”一样。
看见这些,他感到很奇怪,也摘了几个,很结实,像木头一样。
(那时他并不知道这样的蘑菇,其实是一种药用价值很大、价格很昂贵的菌类,称之为“隐孔菌”的松树疙瘩。
记得拿回去后,别人说太硬,不像其它蘑菇,根本就嚼不动,他又都扔掉了。
直到长大后,才因为一些原因,知道了它的作用,这东西可以止咳平喘、清热解毒。)
挖了不久,就有几条蜈蚣被打扰,从巢穴跑了出来。
他直接用手抓了一条最大的起来,然后把蜈蚣头部的两个“夹子”用手一个一个的掰掉了。
(徒手抓蜈蚣是有讲究的,要抓头部,抓其它地方,大概率会被蜈蚣回头咬伤。
这就像抓蛇要抓七寸的位置一样。)
见他一个人来不及,黄蓄跟林超把跑掉的蜈蚣,一人也抓了一条起来。
小时候抓这些,不知道啥叫“怕”字,别人能做的事,敢做的事情,他一样敢做。
那时的手头,比长大后更灵活。
这样做,李长顺并没有说啥,毕竟他一个人抓不过来。
抓了蜈蚣,跟“耗子”一样,把头部的“夹子”一个一个的掰掉了。
被掰掉“毒牙”的蜈蚣,是不可能再咬到人的,拿在手里怎么玩耍都行。
不过他们没有时间玩耍这些,“耗子”又用耙子往下挖了一下,接着又有几条跑了出来。
这次他加快了速度,没掰蜈蚣的“夹子”,直接就把它放进了瓶子里,接着又抓另外一条。
他抓的时候,林超跟黄蓄也在抓。
用耙子往下又挖了几次,蜈蚣更多了。
有一次“耗子”贪心,他直接徒手同时抓了三条,其中有一条蜈蚣把他的手指咬到了,很快肿了起来。
被咬后,他就没抓了。
见他这样,黄蓄跟林超就没直接用手抓了,换成了用“筷子”夹,两人各找了两根比较直的树枝用。
不管是松树上的隐孔菌,还是“耗子”被蜈蚣咬了,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