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郁大人,我们讨论的不是什么时候发兵的问题,而是现在如何发兵,调何处兵马,户部拨多少钱的事情。”
冯胜无语道,你这家伙天天哭穷是什么鬼?
抱着银子天天喊穷,这人也是没谁了。
“宋国公啊,我说的是事实啊,冬天要来了,大明也得过冬啊,到时候寒冬遍地,饿殍遍野,就不需要救吗?那不需要钱吗?”郁新回答道。
他总不能当着陛下的面,揭工部和兵部的老底吧?
那可是陛下亲口下的旨意,揭他们的底就是当面打陛下的脸!
他有几个胆子,几条命?!
礼部尚书开口道:
“不是已命锦衣卫抄江南的家了吗?到时候肯定有钱入账,你咋老说没钱?”
“话不是这么说的,首先那笔钱还没到我们户部呢,等到了少说也得腊月甚至年后才能入库呢,到了那时候,不正好开春打仗吗?”郁新一本正经的道。
汤和问道,“那你的意思是,边关百姓我们就不管了?此仇不报了?”
“那不是,常言道,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,我的意见是,户部出钱立刻着人押运至边关,让边关百姓度过寒冬,抚恤阵亡将士,先过了这个冬天再说,等到来年开春,挥师北上,再急再急也不急这半年吧。”郁新虽然抠门,但不代表郁新不明大局。
战死的将士要抚恤,被抢的百姓要接济,这是不能拖的。
但是打仗,还是等明年吧。
今年不能再动刀兵了。
朱允熥打了个哈欠,就看这些大臣扯来扯去。
“你怎么那么小气呢,你这么小气的家伙怎么就入了户部,还一路升到了尚书。”冯胜无语了。
郁新一本正经的道,“不是下官小气,而是事实就是如此,每个月兵工厂那边要投入上百万两银子,
最近工部又新上马了两项烧钱的项目,每个月就要两百万两银子;
中秋一过,就入冬了,诸位。
按照以往规律,每年寒冬得留三百万两;
年底将至,官员的俸禄、即将班师回朝的各位将军的奖赏等等,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,你们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,打仗打的就是后勤!
那是最耗钱的了,不得准备妥当,有备无患吗?下官又没说不打,缓个半年不行吗?”
众人一听,这确实,马上就到年底,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。
郁新也不算哭穷,说的确实是事实。
“郁大人的话不无道理,还要算到接下来凉国公他们三军凯旋的赏赐、抚恤等等,咱们还是想个折中的办法吧。”
汤和开始和稀泥。
他在没摸清朱允熥的态度之前,绝对是中立派。
以前如此,现在亦如此。
“可你是户部尚书,你总不能让陛下想办法筹钱去吧?”
冯胜直接拿朱允熥来压郁新了。
你光知道喊没钱,身为臣子不为陛下分忧,要你何用?!
“宋国公说得对,收拾小小女真,花不了多少银子的。”汤和见冯胜表态了,估计朱允熥也是这个态度,所以,赶紧跟了一句。
冯胜现在是淮西的代言人,而他的态度大多数时候,也能代表朱允熥的态度
所以,关键时刻,不能让皇帝感觉自己在左右摇摆。
那样只会死得更快!